搜索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了40周年 税收规模见证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发表于 2024-04-29 13:52:38 来源:安旋资讯网

  2020年,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税收

  1980年8月26日,经济见证经济南中国海边的特区小城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建立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40年来,成立深圳经济特区的周年成长快速而茁壮,不仅以年均超过30%的规模增速,实现了税收规模从0.27亿元到超8000亿元“量”的发展巨变;更以每平方公里4.1亿元的年税收产出,实现经济发展“质”的质飞跃。

  从“蛇口速度”到“深圳质量”

  “时间就是深圳税收金钱,效率就是经济见证经济生命。”40多年前,特区深圳蛇口工业区打响了改革开放的成立“第一枪”,而效率为先,周年则成为“蛇口模式”的规模标签和代名词。

  从时任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袁庚提出“在深圳蛇口工业区港口建设中,每多运一车泥奖励4分钱”开始,蛇口工业区广泛采用超产奖励制度,极大激发了工人的生产热情,工厂车间开足了马力,从深圳全市重点行业流转税源数据可以看到,1980年~1991年间,服装、鞋帽、日用品等轻工业在生产环节流转税中的占比迅速上涨,从37.3%攀升到了91.2%,彼时的特区,凭着拼劲和闯劲,杀出了一条血路。

  如今的特区,早已实现了从发展“速度”向“质量”的转变,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开启了从深圳制造迈向深圳“智”造的新征程。

  在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目标引领下,各项支持企业创新升级的税收政策效应充分释放,“高新软优”企业蓬勃发展,2019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7万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税收1072.2亿元,软件及信息产业发展迅猛,贡献税收428.4亿元,特区经济税收实现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跃升。

  从“外向经济”到“内生动力”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毗邻香港、通关便利的地缘优势,奠定了其优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然选择。

  每天,成千上万人穿过繁忙的罗湖桥,奔走在内地和香港之间,源源不断地运送输港物资。20世纪80年代,一系列吸引外商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促进了特区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凭借地缘优势和低廉的人工、租金成本优势,“三来一补”作为一种粗放型发展模式迅速冒起,为成立之初的特区赚得了“第一桶金”。

  随着特区的发展走向纵深,如何从“筑巢引凤”向“凤凰涅槃”转变,帮助本土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成为特区发展的必答题。深圳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倾力服务企业发展。2018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推出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四个千亿”措施,企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这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沃土之上,民营经济队伍快速壮大,2012年~2019年,深圳民营企业登记户数居全国首位,年均增长36.7万户。民营经济税收年均增速达15.4%,税收所占比重从60.2%提升到71.4%。其中,体现现代企业制度优势的股份公司税收占比由39.5%提高到47.1%,远高于其他类型企业;经营形式灵活的私营企业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从12.6%提高到18.1%,年均增速18.7%,为各类型企业增速之首。

随机为您推荐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了40周年 税收规模见证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安旋资讯网   sitemap

回顶部